沙泉:大數據時代下 融資租賃需掌握的計算技術
2015-01-28 15:42:53 來源: 評論:0 點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迅速擴張,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電子數據和信息,都有海量的存儲和五花八門的分析。因此信息爆炸的時代已經來臨。不管有用還是沒有用,都有大量的信息被拷貝、被轉發、被存儲,因此這也是一個到處充滿垃圾信息的時代。
近幾年云存儲、云計算、云分析技術的逐步成熟,人類已經開始悄然步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并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但大數據時代,就不是簡單的數據集合,而是有提煉,有精簡、有去偽存真、有上升為專業化、細分化的服務。在大數據中,醞釀出眼球經濟、流量經濟、服務貿易。這才是真正的大數據時代。
有人會覺得這跟融資租賃有什么關系?即使有關系也是未來的事情,至少現在離我們還很遠。其實我們已身在其中還不知道。只要看看現在有多少有關融資租賃的專業網站,有多少融資租賃的微信群、QQ群、微博群、飛信群。這些網站和群承載了多少與融資租賃有關的各種信息,就知道融資租賃的大數據已經來臨,而且就在我們身邊。
如上所述,大數據不等于大數據時代。一定要同時用到計算機和融資租賃的專業分析、計算和篩選技術。并能將其轉化成為融資租賃的服務體系,才能說融資租賃的大數據時代來臨。
融資租賃屬于社會科學,涉及人文的事情比較多。但仔細來看,融資租賃涉及的自然科學也不少。比如:現在流行的固定利率的租金計算,采用的就是科學計算。通過數論和統計分析,可將一些未知的事情,通過科學運算,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這就是分析技術。加上邏輯運算,就可以有機地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結合在一起。
人們對融資租賃經營的態度,決定了計算技術在其的應用。如:用信貸思維方式經營融資租賃,只要將商定的租金計算條件輸入已經固化的電算程序中,即刻可得出應收租金和相應的資金平衡表。但要用投資思維來經營融資租賃,租金計算中的錄入條件,都需要進行租金的逆運算——租金測算。本金、租賃利率/收益率、租期、支付方式和余值,都是根據市場的真實情況測算出來,而不是拍胸脯、拍腦門、拍屁股的方式定出來的。
融資租賃數據特征主要分兩類,一個是數字量,一個是模擬量。
所謂數字量,就是來源清晰可辨,“說一不二”的數據。只要用簡單的科學計算工具,就可得出結論。一般的數學理論和計算技術結合金融領域年金法原則,就足夠應付。如,我們常用的租金計算公式。最多在推導公式時,用到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其計算工具已經很成熟,甚至在網上可以離線操作。
所謂模擬量,就是界限模糊不清、未知因素特多的數據。采用科學計算中統計分析技術,找出客觀發展規律。得出的結論多是預測性結論。如:市場變化趨勢預測、IRR、ROA、ROE的求證、投資中的敏感性分析/經營中的壓力測試已經項目評估中的邏輯分析。這些都可以用科學計算工具得以解決。
還有不能用科學計算方式計算的,就得采用經驗數據、經驗公式和邏輯分析。
所謂經驗數據,是根據在融資租賃行業總結大量正反兩方面經驗得出的標準數據。如,8%的資本充足率、30%的租金支付保證金、財務分析中不同行業的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的標準、不同類別租賃公司的風險防范指標等。雖然業界后人不知道這些數據的來由,但它們的應用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如,印刷行業通過查看印刷機滾筒的不可更改計數器轉數,就可測算出使用者的獲利能力。
所謂經驗公式,也是通過大量的實踐和慘痛教訓,總結出一套規避風險的計算方式。如:在投資思維下運作融資租賃,就要考慮承租人的經營能力、獲利能力和配套投資。投資回報不僅能滿足租賃物件下的租金支付,還要滿足配套設備、原輔材料、能源運輸、流動資金、環境保護等多種投資因素和成本。這種成本會因產業、租賃物件的不同,計算方式有所不同。雖然有通式,但在具體運算時還要有調整因素。
所謂邏輯分析一定要建立在融資租賃的科學發展觀上。若邏輯關系錯了,經營上可能導致出錯誤的結果。
如:邏輯關系中有“與”邏輯,即二者以上條件同時成立,才會有結果。還有“或”邏輯,二者以上因素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就會有結果。
融資與融物結合的產業。有“融資”“融物”的因,用“與”邏輯來分析得出的果是“以融物的方式,達到融資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因債權建立在物的所有權上,因此租賃公司必須用投資思維來經營融資租賃。
用“或”邏輯來分析融資租賃,則認為其既可融資,也可融物。因此常用信貸思維經營融資租賃,忽略了物權的重要因素。在司法訴訟中常因租賃物權屬不清,導致合同無效,租賃公司常在此問題上處于敗訴地位。
邏輯分析更多的應該運用在租賃的項目分析上。如果在邏輯上都說不清的事情,肯定就不是科學發展觀。不合邏輯的項目通過評審,必然會帶來很大的后患。
大數據時代,還有一個應用技術就是:行為量化。
計算機只會對數字進行處理。對行為、意識是不可直接處理的。所謂電腦實際上還是人腦功能的外圍延展。把所有要從事的工作進行量化(數字量、模擬量、邏輯量)這樣才便于經營管理。而量化標準還是來自實踐經驗。就算同一標準,因產業的不同,物件的不同,其權重也有所不同。因此這里面對知識含量的要求比較高。
大數據的處理是否科學,關鍵看其數學模型是否正確,是否經得起實踐的考驗,經得起突發事件或經濟低潮的檢驗。
大數據時代,租賃的計算技術主要應用在租賃公司內部的(MIS)信息管理系統。在信息化社會,不掌握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怎么能配上這個時代呢?現在做租賃軟件的企業多是在做無紙化管理,沒有上述計算技術和租賃的內涵,因此不具備防范風險的實操管理功能。
在經濟轉型期,融資租賃公司希望開拓新的產業領域的融資租賃。但這個潛在進入的產業是否具有融資租賃的適用性?如何建立經營管理和風險防范的數學模型?沒有大數據的支持,很難客觀地拍板定位。這些數學模型的建立,都應來自科學、客觀的基礎上。若憑忽悠的數據作為參考和拍板數據,肯定要吃大虧。
大數據時代的另一產物就是融資租賃的互聯網金融。眼球、流量都和大數據有關?蛻糍Y源在何處?偏好融資租賃投資的投資人有多少?租賃當事人的資信如何?都少不了對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少不了數學模型的建立,少不了可持續發展的分析。大數據后面必然要伴隨大智慧。這也是融資租賃的知識經濟、服務貿易的本質體現。
上一篇:沙泉:新修的國際租賃會計準則未見如期出臺
下一篇:張社榮:打造融資租賃業“自由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