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我國現代租賃業
2015-01-04 14:07:18 來源: 評論:0 點擊:
屈延凱
重視和加強對現代租賃業的研究,總結我國現代租賃業的發展,同時借鑒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現代租賃業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吸收日本租賃公司破產的教訓,在完善監管、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加快我國現代租賃業的發展,對激活內需、開拓國內外市場、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現代租賃業的基本狀況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及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租賃業也從以促銷為目的融資租賃為主要形式逐步發展成為不以產權轉移為目的,而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規避設備陳舊風險為主的經營性租賃、風險租賃等多種形式;租賃公司也從大型生產企業為背景逐步過渡到由大型金融機構、大型商社控股的綜合型租賃公司;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也從自有資金、銀行貸款逐步發展成杠桿融資、上市籌資、租賃債權證券化等多種渠道,F代租賃業在資本市場中的籌資功能和作用也更加顯著。
這種情況下,我國租賃業發展明顯存在的一些問題顯得十分致命。
我國現代租賃業的規模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租賃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設備市場滲透率極低。據世界租賃年報估計,我國1996年租賃業務額為16.5億美元,不足美國的1%,我國十幾年的租賃業務額不到韓國1年的業務額。
受國內管理體制及政策的限制,國內現代租賃業業務品種單一,國際上通行的轉租賃、杠桿租賃、出售回租、經營性租賃(不是指傳統短期出租,是指承租人為避免設備陳舊風險和為了節稅,在較長租期內不必支付設備全部購置成本的融資租賃方式)以及運用租賃債權進行融資,在我國更難得以普遍開展。
缺乏理論研究、消費觀念落后、信用環境差、對租賃業認識嚴重滯后
我國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市場化不夠發達、現代化程度不高,缺乏對現代租賃業的理論研究,F代租賃是一種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融資方式和營銷方式。我國對現代租賃業因此形成法律問題、監管問題、行業管理問題、風險防范問題以及現代租賃業本身逐步形成的多樣性,靈活性和今后發展趨勢都缺乏專門的研究。而重買輕租的投資和經營觀念、信用消費觀念的薄弱和急待完善的信用環境都嚴重影響了租賃業的發展。
政出多門、法規不完善、租賃業的地位難以確立
目前租賃業存在多頭管理的局面,政出多門,很難制定統一的政策來協調租賃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利于租賃業整體的發展。令人高興的是,新合同法草案已將融資租賃列為分則里的一章。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生產和流通部門組建的租賃公司從事融資性租賃銷售的租賃合同的合法性未作出明確規定,這些企業的租賃業務,其租賃合同司法解釋上不予認可,得不到法律保護,大大制約了我國租賃業的發展。
沒有明確的會計準則,稅收不統一,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我國目前會計制度已有了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的會計科目和不同的攤銷成本及記帳、計稅的規定,但至今沒有頒布融資租賃的會計準則,沒有從租期長短、產權轉移、殘值大小等方面對融資性租賃和經營性租賃的界線做出界定。實際工作中,導致稅收標準不統一,不是按業務性質,而是按企業性質征稅,造成目前同是從事融資租賃,但納稅標準不統一的狀況。金融機構和中外合資租賃公司按全部租金收入與融資租賃交易的全部實際成本的差額的8%繳納營業稅。而制造廠商類辦的租賃公司則按租金收人的5%征收營業稅,實際上是按傳統出租業務和經營性租賃征收營業稅,這顯然不合理。
國家財政對租賃業沒有任何投資,銀行信貸資金中也沒有針對租賃業的專項貸款,租賃公司發債券或上市更提不到日程,致使我國租賃業缺乏國內資金的支持。
促進我國現代租賃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建立統一完善的租賃法律、法規,確立各類租賃公司平等的合法地位
判斷一個國家的融資租賃法律環境是否完善,根據國際經驗,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考察:⒈合同與財產法(民事法);⒉會計、稅務法規;⒊租賃業促進法(或稱投資促進法);⒋租賃機構管理法。很顯然,我國在這幾個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尤其是這幾年網絡通訊技術快速發展,這方面的法律需求日益增長。建立統一完善的租賃法律、法規,確立各類租賃公司平等的合法地位已經刻不容緩。
盡快頒布融資租賃會計準則,統一稅賦,規范經營
財政部應盡快頒布融資租賃會計準則,從財稅角度明確劃分融資性租賃與經營性租賃的界限,公平稅賦,完善征管。會計準則的頒布也有利出租人和承租人的規范經營。建立全國租賃業協會,統一主管部門,加強行業管理
根據我國國情,建議由國家經貿委作為主管部門來協調租賃業的發展,并盡快成立全國租賃行業協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專營租賃公司或兼營公司及中外合資租賃公司可單獨成立分會作為全國行業協會的團體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僅對所有租賃公司的籌資行為進行監管,并授權國家外匯管理局對中外合資租賃公司的外幣融資租賃業務進行監管。凡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參加的中外合資租賃公司或中資公司均應逐步納入央行的業務監管。行業協會對全國租賃業進行自律管理,交流信息和管理經驗,加強風險防范,并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發揮橋梁中介作用。
抓緊制定相關政策,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⒈國家應鼓勵不同所有制的生產和流通企業投資組建不同規模的專門的租賃公司介入市場流通。這些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只能是股東投資或者是從銀行借款,不得從事任何其它金融業務。充分發揮這些公司對產品熟悉,可提供技術維修服務并有客戶網絡的優勢,由這些租賃公司自主評估,判斷用戶的還款能力,大力開拓國內市場。
⒉國家應鼓勵中外合資租賃公司利用國內銀行貸款從事國內設備的融資租賃業務。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中外合資租賃公司可引進外資購買國內設備開展國內外租賃業務。國內制造廠商可憑結匯憑證及購買合同享受出口退稅的政策。
⒊支持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租賃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專營或兼營租賃的租賃公司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由于種種原因形成不少不良債權,影響了租賃業務的健康發展,甚至縮小和停頓了業務。建議人民銀行根據項目承租人的具體情況,制定一些政策,幫助租賃公司化解風險,減輕負擔,使其輕裝上陣,發揮其較充足的資金來源的優勢,積極開展規范的租賃業務。
⒋國家應對租賃市場給予重點扶持。對租賃市場和租賃公司以租賃方式處理庫存積壓和閑置設備,為下崗職工提供再就業應給予稅收優惠。
⒌中國人民銀行應制定租賃業貸款指導原則。鼓勵銀行給各類租賃公司提供人民幣貸款,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租賃項目提供優惠貸款。租賃公司是從事轉貸業務的中介機構,央行應確定對租賃公司資產、盈利和信用評估標準,確定合理的貸款額度,防止租賃公司高比例負債經營。
⒍制定優惠稅收政策。根據國家不同時期的產業政策制定采用融資租資租賃方式購置設備,可以加速折舊或當期租金可按進項價抵扣,降低增值稅納稅基數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⒎改善現代租賃業的業務環境。要加速發展信用評估、資產評估、債權管理和信用保險機構,發展二手設備市場、舊貨拍賣市場,為租賃業的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客觀環境。國家應發展租賃業保險機構,建立中小企業保險基金,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小額、單項的租賃業務提供信用擔保,同時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信用擔保機構的杠桿作用,通過租賃方式為企業籌措更多的資金。
⒏制定促進租賃業發展的融資政策。目前我國缺少為租賃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融資渠道?煽紤]選擇業績好的租賃公司通過有關部門批準,發行債券上市籌資,也可采取成立基金的形式來支持租賃企業的發展與技術創新。
⒐明確經營范圍,加強合同管理。租賃公司的經營范圍可以是生產設備,也可以是耐用生活消費品。生產設備的融資租賃合同必須在承租人所在地工商局辦理合同登記。機動車輛,房地產的融資租賃合同應在車輛管理的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登記。防止將租賃資產進行投資和抵押的欺詐行為的發生。
⒑統一稅賦。制造廠商類的租賃企業的營業稅應與中外合資租賃公司一樣按租金收入與租賃交易的實際成本差額的5%征收營業稅,增值稅改權責發生制為收付實現制,以利租賃業的發展。
⒒改善汽車租賃中的牌照登記管理。對于汽車租賃銷售企業,鑒于租賃期內汽車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車管部門應允許其開具專門的租賃發票并附上原始發票復印件,以此作為汽車上牌照的依據,以避免在租賃期內汽車所有權被非法轉讓。
上一篇: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租賃的發展研究
下一篇:中國飛機租賃──情況與想法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