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出租奶牛給牛場 開活體融資租賃先河
2015-07-27 11:18:06 來源: 評論:0 點擊:
繼網易公司“喂豬”之后,宜信開始養牛了。最近,宜信公司旗下的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出資購買了200頭奶牛,并與河北一家畜牧公司簽訂了“活體租賃”協議。據宜信首席品牌官呂海燕介紹,“可以說宜信在養牛了。宜信就像租賃農機具一樣,把奶牛租給農民。”
解決養殖企業融資需求
據介紹,“活體租賃”是宜信正在試點的一個新項目,租賃標的物從傳統的農機具轉變為“奶牛”。近日,宜信普惠融資租賃與河北唐山市灤縣軍英畜牧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合作,為200頭泌乳牛辦理了售后回租業務,這標志著“活體租賃”項目正式啟動。
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公司相關負責人7月23日告訴商報記者,“活體租賃”并非宜信公司“拍腦袋”的主意,而是從前期實踐中發現需求,即因需而立的。項目啟動前已進行可行性調研,最近實現項目落地。
據了解,2014年11月,宜信租賃農機項目團隊在對軍英畜牧有限公司進行設備回租業務時,發現唐山地區奶牛市場存在較大的資金需求。據測算,唐山地區5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企業約為550家,僅用于奶牛購買的資金需求量就超過2.4億元,這還不包括人員及一些日常的維護管理費用。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貿易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這兩年歐盟及澳新等進口奶粉對國內產業產生沖擊,促使伊利、蒙牛、光明等龍頭企業引領全行業進行了又一次升級。在此大背景下,軍英作為伊利華北大區重要奶源,迫切要求對其產業進行全面升級。
宜信租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軍英等許多奶牛養殖企業面臨共同的發展困境,比如2008、2009年所建牛舍、擠奶設備亟需統建升級;飼喂牛的青儲飼料需要實現全年化貯存;小區型養殖模式需要全面轉變為牧場化管理,牧場需要收購小區內所有散戶的牛為企業統一經營等等……要實現這些產業升級,養殖企業面臨大量資金壓力。”
而從當地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來看,無論是當地傳統銀行信貸服務,還是一些民間借貸,均因缺少或抵押、擔保物不足以覆蓋巨大的融資需求,讓尋求發展的奶牛養殖企業只能望“牛”興嘆。
這一現狀催生了宜信的“活體租賃”項目,也創下了融資租賃行業的先河。“對很多邊遠農村的農戶來說,養殖奶牛的成本和風險都很高,而現實存在牛奶的生產需求。宜信就像租賃農機具一樣,把奶牛租給農民,幫助他們快速投入生產。”呂海燕介紹說。
承認項目存在幾大風險點
“互聯網+金融+養牛”顯然給外界帶來無限憧憬,但是畜牧業作為一個投資回報長周期的傳統行業,是否能成功融入互聯網無疑也得打上一個問號。不同于其他互聯網項目,農業需要“慢工出細活”。
此前網易在2009年高調宣布養豬,然而5年后卻未見一頭豬上市。從2009年養豬開始,直到2012年年初安吉豬場才開始動工。到了2013年,網易第一批100多頭豬才終于出欄,但未等到生豬上市,當年11月,網易養豬項目部原總經理毛山對外證實,網易養豬團隊已經解散。
一位網易前高管曾坦言,“網易養豬團隊對于這件事過于自信了,遇到了很多辛苦和麻煩。”農業比預想的復雜得多,土地流轉、農民關系處理、豬場建設等都不會如想象的那么簡單。
業內不少人士指出,農業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領域,不像互聯網產品那樣,投入產出比可以很快顯現,這類規模農業的利潤價值體現或許需要等上10年甚至是20年。雖然宜信的“活體租賃”養牛項目與網易不同,并非由宜信全盤接管養殖過程,但養牛要面臨的各種復雜問題,自然也不比養豬少。
在回答養牛要面臨的挑戰時,宜信租賃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作為一個金融服務機構,看不到風險點,顯然是不行的。”他總結了奶牛養殖的幾大風險點:首先是市場性風險。受鮮奶收購價格波動,且鮮奶收購未采取政府保護措施,加之進口牛奶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因此存在一定的市場性風險,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奶牛養殖企業的利潤;其次,經營性風險。例如由于收購企業倒閉或養殖企業出現重大產品質量問題形成的銷路斷鏈,就將導致經營風險;第三,重大疫情風險。如口蹄疫等疾病,盡管養殖企業絕大部分投保了重大疫情險,但仍面臨先行承擔損失的風險,同時保險對于重大疫情的補償覆蓋度也不具有全面性;此外,由于部分養殖戶的經營場地均租住當地國有林場土地,盡管期限較長,但面臨固有林場改制提前收回土地的不確定性風險。
據這位負責人透露,“宜信的‘活體租賃’項目,租賃周期為6個月,結合了伊利乳業對下游牧場合作的評級標準,并引入奶牛財產保險保護機制,在這些基礎上制定了項目小額信貸風控方案”。
來源:中國畜牧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