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情況
2017-01-24 10:52:46 來源:金融時報 評論:0 點擊: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2016年我國融資租賃公司共發行了117只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總量達到1150.37億元。
在資產支持證券發行市場中,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行機構身影頻現。
2016年,得益于政策紅利以及寬松的發行環境,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產證券化發行延續了2015年的迅猛發展態勢,不論是發行機構數量還是發行規模均有顯著增長。
汽車金融公司資產支持證券已成主流融資渠道
據中債登發布的《2016年資產證券化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個人汽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發行580.96億元,同比增長84.38%,占比15.02%。
在非銀領域,汽車金融公司是較早作為主發行機構進行資產證券化操作的機構之一,在盤活資產、拓寬融資渠道方面進行了大力創新。2012年開始,行業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發行工作,5年間,已逐步成為各公司繼股東增資、銀行貸款、發行金融債券后又一主流的融資渠道。從上述統計數據能夠看出,個人汽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在發行規模、發行增速上均略高于其他非銀金融機構。
據記者統計,2016年,在25家汽車金融公司中,近三分之一的公司發行了資產支持證券產品,多為早期成立的外資、中外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包括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大眾汽車金融、寶馬汽車金融、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福特汽車金融、現代汽車金融、豐田汽車金融。值得注意的是,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金融在2016年實現破冰,發行了總規模約為10億元的“神融2016年第一期個人汽車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
另外,汽車金融公司在產品發行頻率上有所提速。大眾汽車金融2016年內分別于1月、7月、11月發行了3次資產支持證券產品,即華馭第三、四、五期汽車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兩次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的共有6家,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分別于2月和6月發行了融騰2016年一期與二期個人汽車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現代汽車金融分別于1月、7月發行了睿程2016年一期、二期資產支持證券;東風日產汽車金融則分別于5月與10月相繼發行了唯盈2016年一期與二期資產支持證券;另外,福特汽車金融在4月與8月分別發行了兩期“福元”資產支持證券;寶馬汽車金融在6月與11月發行了兩期“德寶天元”個人汽車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于3月、11月發行了兩期“速利銀豐”資產支持證券,這也是該公司在國內首次進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
金融租賃公司穩步推進資產支持證券發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資產證券化是融資租賃公司解決融資大量依賴銀行資金供給的根本出路。與次同時,通過租賃資產的轉讓也有助于其加快資金周轉,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并構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2016年我國融資租賃公司共發行了117只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總量達到1150.37億元。在已開業的56家金融租賃公司中,2016年包括招銀金租與華融金租于4月分別發行“招金2016年第一期租賃資產支持證券”與“融匯2016年第一期租賃資產支持證券”,興業金租于9月發行“金信2016年第一期租賃資產支持證券”以及皖江金租于11月發行“皖金2016年第一期租賃資產支持證券”,4家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支持證券總發行規模達到了130.87億元,其中“招金”項目單筆發行規模最高,達到了48.56億元。
2017年伊始,又一金融租賃公司宣布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消息。日前,江蘇金融發布公告表示,將發行總規模約為18.73億元的資產證券化產品。
因資產特性不同,相較于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支持證券單筆規模相對較大,而其汽車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分散性高,因而發行利率也相對較低。
消費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爆發增長
因其勢如破竹的發行速度,創新多變的發行模式,以個人消費信貸作為基礎資產的消費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是當前非銀機構中最受到外界關注的一類發行主體。根據零壹財經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年度發展報告2016》數據,2016年消費金融行業共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產品51只,總規模達到了936.32億元。
消費金融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結構得到進一步創新,多單具有突破意義的資產支持證券在2016年落地。
8月,螞蟻花唄以“儲架模式”在上交所掛牌發行了消費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項目。
同月,京東金融發行業內首單互聯網保理業務資產支持證券產品“京東金融——華泰資管2016年一期保理合同債權資產支持證券”。
12月,首個以“雙資產服務機構”模式的“京東·中騰信微貸資產證券化產品”通過京東資產支持證券云平臺發行。
盡管發行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但去年下半年開始,消費金融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陷入停滯,審批與發行速度顯著放緩。因校園貸領域出現的風險隱患,除巨頭京東金融與螞蟻金服外,對于其他非持牌的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更為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