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虛向實下金融租賃發展的政策邏輯
2017-03-15 09:20:11 來源:民生金融租賃 作者:鄭金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評論:0 點擊:
高速發展的金融租賃為企業帶來的已不僅是融資融物,在有效連接產業制造和設備運用的過程中,金融租賃在轉移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占領新興市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探索服務實體經濟之路的“急先鋒”。
實體經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由于實體行業投入大、收益緩,實體項目的建設經常受到投資瓶頸的限制。另一方面,金融的生命力來自于實體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難 以持續發展。因此,金融租賃行業應運而生。
充分借鑒吸收國際金融危機經驗教訓,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指出服務實體經濟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出發點與立足點。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形成了促進行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與《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金融租賃公司風險監管核心指標》等共同形成了規范行業健康發展的制度性保障。
以融資融物搭建服務實體經濟的橋梁
我國融資方式以間接為主,銀行業總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的90%以上,形成了以債權為主的融資體系,也導致我國經濟增長伴隨著實體經濟杠桿率不斷提升。金融租賃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既能依托現有債權主導的融資體系形成新的購買力,又能以其“融資融物”的業務特色減低實體經濟杠桿,加之能直接參與生產資料購買和使用,形成了與實體經濟更為緊密的聯系,因此被國家和行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從信貸用途和風險角度看,融物相對融資來說實質上是一種受托支付或特定用途融資,融資強調融資方整體信用,為對沖本金的信用風險等,往往要求抵押擔保等,而融物更強調的是賃租項目信用,對承租人信用要求不會那么嚴格,業務門檻相對較低。從杠桿角度看,融資方伴隨著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獲取,會形成新的負債,杠桿率隨之提升,但融物實現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杠桿在擁有所有權的出租方體現,因此融物方不會出現杠桿率的顯著上升。從盈利角度看,不論金融資本的運用形式如何,無論融資還融物,其盈利都源于實體經濟創造的價值,融物直接對接了生產資料,其利差是運用生產資料盈利在金融層面的反映,與融資所賺取的信用利差、期限利差背后的意義是不同的。
金融租賃具有“融資”向“融物”轉換的特色功能,通過經營性租賃資產在出租人資產負債表內而非租賃人資產負債表內核算的作用,依托自身加杠桿為實體經濟提供生產資料,實現助力企業降杠桿的效果。既能通過設備租賃為航空、航運等重資產企業提供輕資產運營、保持適度杠桿率的有效手段,也可以通過售后回租,為經濟下行期“縮表”壓力較大的企業提供保持生產能力、進行產能置換、降低財務杠桿的途徑。
伴隨著融資杠桿的轉換,金融租賃可作為實體經濟的杠桿向金融機構轉移的渠道,有利于充分發揮金融部門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的專業優勢。相應的,金融租賃機構在承接杠桿的同時,也承擔了期限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因此金融監管部門按照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平等要求,從資本充足率、客戶集中度風險、流動性風險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監管要求和措施,從微觀審慎的角度督促指導金融租賃機構承擔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風險。
政策導向促進金融租賃專注融物主業
金融租賃主要有四個贏利點,分別是利差收入、服務收入、余值收入和節稅收入。目前我國金融租賃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利差收入和節稅收入。從政策導向看,近來出臺的政策,意圖通過豐富融資來源擴充利差收入,建設完善交易市場補足服務收入和余值收入短板,弱化售后回租節稅優勢引導金融租賃差異化競爭,回歸融物主業。
一是多措并舉豐富金融租賃資本優勢和負債優勢!吨笇б庖姟诽岢,“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上市和發行優先股、次級債,豐富金融租賃公司資本補充渠道。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通過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2016年底,監管部門領導在銀行業例行發布會上指出,“銀監會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與會內相關部門多次協調溝通,現已下發關于金融租賃公司發行二級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緩解資本約束壓力,增強公司發展后勁!蓖瑫r,監管部門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補充資本,已批準三家公司分別赴香港H股上市、在A股上市、在新三板掛牌,并首次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引進中長期保險資金。
二是建設完善租賃物交易市場!吨笇б庖姟分赋鲆巴苿咏ㄔO租賃物二手流通市場,拓寬租賃物處置渠道,豐富金融租賃公司盈利模式”。目前金融租賃公司對不良資產的處置較為單一,對于“收回再租”的方式,對金融租賃公司的專業化和租賃物流動性要求較高,如果金融租賃公司在某一領域只有少數客戶,那么搜尋客戶的成本將非常高昂,資源再配置難度較大,甚至不得不采用銀行的清算視角去折價處理不良資產。建立完善二手流通市場,將大大增加租賃物的流動性,實現同一行業內跨機構的資源再配置,將大大提高資源再配置的效率。
三是金融租賃節稅優勢被弱化,特別是售后回租受較大影響!吨笇б庖姟分袑Χ愂辗矫娴谋硎鰹椤肮膭罱鹑谧赓U公司利用境內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現行稅收政策和境外優惠政策”和“落實金融租賃稅收政策,切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并未提出明確的稅收優惠。實踐中,國家財稅部門于2016年3月頒布《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將金融業全面納入營改增。其中,售后回租業務視同貸款服務,稅率從17%降至6%,租賃公司售后回租稅負下降,但同時規定下游企業不能作為進項抵扣,承租人實際融資成本上升,租賃公司資產端較銀行貸款等的節稅優勢明顯下降。鑒于我國金融租賃超過七成的業務為售后回租,業務受到的沖擊可能較大。
行業發展建議
一是金融租賃發展要回歸本源,堅持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租賃公司要立足融資租賃本質,規范開展售后回租業務,完善租賃物選擇標準,增強租賃物管理能力。應充分利用經營性租賃資產在出租人的資產負債表內核算、提升經營效率等方面的優勢,結合實體企業需求,積極開展經營性租賃業務,幫助承租企業降低資產負債率。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期,突出對接生產端的行業優勢,盤活沉淀資產,助力企業升級轉型。創新服務模式,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服務我國大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二是防止監管套利及資金空轉,發揮特色優勢提升行業競爭力。以長遠戰略眼觀做好公司、行業發展規劃,轉變“沖規模、賺快錢”的發展沖動,與銀行機構開展差異化競爭,提高行業競爭力,減少通道業務和類信貸業務,優化交易結構設計,縮短融資鏈條,從利差收入向經營性租賃收入、殘值處置收入拓展,力爭擺脫銀行的影子。充分發揮逆周期優勢,利用好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特別是提升融資能力和資本補充能力,為進一步發展做好積淀。
三是堅持創新發展的經營策略,加強風險防控與處置。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業務創新,探索培育多元化盈利模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積極拓寬業務領域,加大在政府采購、公共服務、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中的參與力度。積極借鑒國際租賃行業新型業務模式,探索開展杠桿租賃、風險租賃、結構化租賃等新形式。加強對風險監測判研,建立風險項目臺賬,做好應急預案,做好租前排查、租中審查、租后檢查,密切關注資產質量變化情況,充分利用租賃物可流轉特征,主動參與二級流通市場建設,降低處置風險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