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一季度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發布
2017-05-03 09:13:47 來源: 評論:0 點擊:
4月28日,由中國租賃聯盟、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組織編寫的中國租賃藍皮書—《2017第一季度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不含單一項目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和收購的海外公司)總數約為7,626家,較上年底增加490家。其中:金融租賃63家,新增4家;內資租賃 217家,新增12家;外資租賃7,346家,新增474家。
行業注冊資金,統一以1:6.9的平均匯率折合成人民幣計算,約合27,637億元,比上年底增加2,068億元,增長8.1%。
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554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底的53,300億元,增長3.9%。其中:金融租賃約21180億元,增長3.8%;內資租賃約16900億元,增長4.3%;外商租賃約合17320億元,增長3.7%。
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藍皮書主編、經濟學家楊海田對媒體說,進入2017年,全國融資租賃業仍呈健康較快發展態勢,沒有發生行業性、區域性風險的跡象。但是,和上年第三、四季度相比,企業數量、注冊資金和業務總量的增長速度在減慢,企業融資成本明顯增大,合同違約案件迅速增多,行業空置率繼續上升,已經接近70%。
楊海田講,中國的融資租賃業自2006年再度復興后,已經歷了十二個年頭,目前真的到了關鍵時刻:要么繼續維系當前這樣的低水平發展,待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萎縮下去,要么正視現存的問題,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實現一個高水平的躍升。這些舉措應包括:
明確內資租賃和外資租賃的金融屬性,實現金融租賃、內資租賃和外資租賃的同等國民待遇,實現行業統一監管,從國家層面消除行業的政策風險;
外資租賃企業的設立取消備案制,恢復審批制;企業注冊資金取消認繳制,恢復實繳制;
內資租賃企業的設立實現常態化,取消“試點”,推廣天津、上海、廣州的經驗,將審批權下放到各省市區的商業主管部門;
支持租賃企業通過ABS等方式社會融資,支持商業銀行會同租賃企業開展境外融資的通道業務;
盡早恢復各類租賃企業的新三板、新四版上市審批;
支持重點租賃企業組建“亞洲基礎設施租賃基金”,會同亞投行,投入一帶一路建設;
支持重點租賃企業組建“同業資金拆借市場”,盡早建成“中國融資租賃資產交易市場”;
設立國家級的融資租賃發展基金,重點支持跨境租賃和行業教育;
在軍事裝備、消防設備、環保設施的政府采購中,引進融資租賃機制;
制定融資租賃法。
楊海田說,中國融資租賃業走到今天,真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面對現實,果斷采取上述這樣一些舉措,整個行業將會鳳凰涅槃,跨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至少在“十三五”期間,繼續保持年均25%以上的發展態勢,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強力引擎,并以第一租賃大國的姿態,為世界租賃業的發展做出中國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