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賃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探索——基于浙銀金融租賃公司的調研分析
2018-01-18 09:05:07 來源: 全球融資租賃 評論:0 點擊:
金融租賃是現代租賃的一種基本形式,是以融物代替融資、融物與融資密切相連的信用形式,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手段。通過開展融資租賃服務,金融租賃機構為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較為積極的作用,但基于金融租賃的業務模式,在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環境下,金融租賃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要求租賃行業積極探索并敢于創新,為服務實體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2017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課題組對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進行調研,并與公司主要負責人座談,試圖探索金融租賃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和新領域,考察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對策措施。
金融租賃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與不足
在我國,從事金融租賃業務的市場被統稱為融資租賃行業,廣義上的融資租賃在統計口徑上包括金融租賃、內資租賃和外資租賃三個行業,狹義的金融租賃行業只是融資租賃的一部分。按照《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銀監2014年第3號)的規定,金融租賃公司是指經由銀監會批準,以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為主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時,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單位不得在其名稱中使用“金融租賃”字樣。
2007年以來,我國正式啟動了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的試點工作,金融租賃行業因此迎來了迅猛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整體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底,我國金融租賃公司數量達到47家,總資產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近五年的平均復合增長超過40%。從業務模式上來看,金融租賃行業與其他融資租賃行業基本類似,主要以直接租賃和售后回租兩種模式為主。
比較而言,直接租賃模式更適用于固定資產、大型設備購置以及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等;售后回租有利于承租人盤活已有資產,降低企業負債率或杠桿率,通常適用于流動資金不充裕的企業、具有新投資項目而自有資金不足的企業或者是持有快速升值資產的企業。
從融資標的來看,金融租賃公司的租賃標的物限定在“固定資產”,實踐中集中在具有重資產性質的資產密集型行業,業務涵蓋了飛機、船舶、軌道交通和電力、機械和大型醫療設備等領域。這類行業通常在固定成本上面臨較大壓力,金融租賃通過提供固定資產租賃服務,能夠有效降低此類資產密集型企業的固定成本,為企業的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提供空間。
從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的角度來看,金融租賃行業在降低傳統實體企業的固定成本、助力實體企業技術革新和提升效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一,金融租賃能夠有效降低實體企業的運營成本。金融租賃公司的主要融資來源于前期的股東投資或者銀行初始投資,在正常經營后進入同業短期資金拆借市場,其融資成本基本反映了實時市場的資金成本,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溢價;在此基礎上,金融租賃公司能夠向承租人提供較低的租金,從而以較低價格滿足承租企業的租賃需求。其二,金融租賃能夠有效提高服務實體企業的效率。
據統計,在全國22個省市中,中小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達到32家,占整體金融租賃企業的60%。這些中小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往往與當地的實體企業區域緊密掛鉤:在前期業務拓展時期,金融租賃公司往往會對本區域內的潛在標的客戶進行篩選調查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在后期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時,金融租賃公司能夠迅速評估審查承租企業的資產運營狀況,從而提升租賃服務速度,第一時間解決企業的固定資產融資需求。
其三,金融租賃有助于提高實體企業的技術水平。金融租賃公司的業務性質決定了其不僅要了解承租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更要深入了解出租行業中租賃標的物的專業知識。通過開展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金融租賃業務,金融租賃公司自身在不斷提高對實體企業認識程度的同時,也有助于實體企業對產業技術革新的專業認知。
但是,金融租賃行業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助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還沒能充分發揮其特長及優勢,未來需要進一步轉變思路。其一,金融租賃行業覆蓋面偏窄。由于與其他融資租賃行業在業務上并無本質區別,金融租賃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往往面臨激烈的競爭,因此大多數金融租賃機構和融資租賃機構均集中拓展重資產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哄搶”標的價值高、租期長的大型資產。
這使得大多數實體企業未能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進行自我革新和發展,長此以往,既不利于金融租賃行業發展,也不利于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其二,金融租賃市場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受限于資金來源和監管控制,金融租賃行業整體客戶黏性較低,融資租賃往往不能成為實體企業融資的第一選擇。由于這些局限,金融租賃市場上沉淀下來的多是資金周轉狀況較差,信用水平不高的實體企業,這種情況反過來又會導致金融租賃市場面臨更嚴的監管,資金規模將受到進一步的控制。
這既不利于整個金融租賃行業的發展壯大,也不利于金融租賃機構為那些更有潛力的、具有上升空間的實體企業提供支持。其三,金融租賃盈利模式相對單一。目前在金融租賃行業的實際運營中,80%的業務均是通過售后回租模式收取租金獲利。這種較為單一的盈利模式一方面不利于金融租賃公司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給租賃客戶帶來營運風險。受租賃期限的約束,承租企業往往在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上缺乏連續性,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具有不確定性。
就此而言,金融租賃機構也需要轉變思想,從傳統的融資功能逐步轉向融資與投資并重,從企業自身價值提升中尋找新的獲利渠道。
浙銀金融租賃公司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銀租賃”)成立于2017年1月,控股股東為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屬于中小銀行系的金融租賃企業。截至2017年8月底,公司資產余額55.73億元,資金來源以注冊資本金30億元為主,同業借款為輔;公司共投放業務金額48.43億元,投放租賃項目34個。
從租賃模式來看,浙銀租賃主要以回租業務為主,占比為98.06%;從投放行業來看,業務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制造業、涉農等民生工程和實體經濟;從區域分布來看,浙江省內業務占比持續提高,2017年6月末省內業務投放金額占比較3月末提高7個百分點,其中4~6月份占比分別為43.25%、43.5%、45.1%;從客戶集中度來看,最大單一客戶和最大集團客戶業務規模均為3億元,占資本凈額比例為9.91%。
作為新興的中小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浙銀租賃在業務發展上仍處于前期階段。在調研過程中,周平總裁提出了公司未來發展的一些新方向,為金融租賃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新思路,也為金融租賃行業如何更有效地助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方案。通過座談和討論,我們認為如下一些方向值得肯定,應該成為金融租賃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新的探索領域:
第一,致力于推動制造業的升級改造。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要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在此背景下,浙銀租賃提出未來將集中挖掘工業領域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和流水線改造中潛在的可租賃對象,積極參與到工業4.0進程當中,為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支持;谶@一思路,金融租賃行業有必要緊跟科技發展趨勢,與高新技術企業展開密切合作,共同對高新技術類租賃物進行實時可靠的監督和維護,消除技術壁壘,促進技術升級。
第二,致力于推動農業的升級改造。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指出,要致力于優化農業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壯大,同時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按照浙銀租賃的發展規劃,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農業養殖的標準化生產,探索開展將大型養殖場納入租賃物范圍。
通過將專業大型的養殖場出租給養殖者個體或者行業集體,提升農業養殖的專業化和標準化程度,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農業養殖業的生產效率,進而推動農業的升級改造。事實上,養殖場的租賃標的化也有利于農業生態產區構建。以生豬養殖行業為例,如果公司能夠將大型標準化的生豬養殖場作為租賃標的,就有可能將生豬養殖與中下游的飼料、屠宰和冷鏈行業緊密連接,延伸生豬養殖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完整的養豬領域的農業生態產區。
第三,致力于以綠色金融手段進入環保領域。2015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廣綠色信貸;要完善對節能低碳、生態環保項目的各類擔保機制,加大風險補償力度;要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要建立綠色評級體系以及公益性的環境成本核算和影響評估體系。
浙銀租賃對環保領域高度關注,提出從固廢處理、污泥處理等領域的處理設備中尋找合適的租賃標的。環保處理行業具有公共產品性質,金融租賃行業如果能夠在技術和設備供應上擁有較好的合作渠道,便能找到進入環保領域的切入點,與資產所有者和設備運營維護者共同開發市場。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環保行業的盈利價值,吸引更多市場化資本參與到環保行業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進實體經濟實現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
第四,致力于“大健康”領域的創新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快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健康產業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醫學研究和健康產業創新中心,促進醫研企結合,推進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等創新主體高效協同;要加強醫藥成果轉化推廣平臺建設,促進醫學成果轉化推廣。按照浙銀租賃的規劃,未來擬與地市級醫院展開醫療設備領域的合作,推動大型醫療設備的租賃化發展。
由于地市級醫院對于融資租賃需求較弱,如何提高地市級醫院對大型醫療設備的需求將成為浙銀租賃今后發展的一個主要課題。如果能夠同設備供貨商、地方醫院聯合打開大型醫療設備的租賃市場,其效果將不僅僅是租賃公司自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地方醫院的醫療診斷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
顯然,上述發展思路很好地契合了當前我國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在金融租賃行業傳統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探索,為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當然,如何在具體實踐中落實上述設想,協調處理好市場各方的關系,是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著力解決市場亂象,推動金融租賃服務實體經濟
市場亂象的根源
融資租賃行業市場亂象的根源是管理不統一,主要表現為金融租賃機構與融資租賃機構的劃分較為模糊。從業務定義來看,金融租賃和融資租賃并無二致,均是向承租人提供所需的固定資產租賃,通過收取租金將一段時期內該固定資產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讓渡給承租人。但由于歷史原因,金融租賃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在行業定位、監管標準和標的物范圍等方面還是存在以下差異:
行業定位差異。金融租賃公司屬于金融業,是非銀類金融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因為提供融資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金融職能,但卻不屬于金融機構范疇。對此,國務院《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已經明確指出,“融資租賃等非金融機構要嚴格界定業務范圍,融資租賃公司要依托適宜的租賃物開展業務,不得轉借銀行貸款和相應資產”。
監管差異。金融租賃公司由銀監會審批監管,主要遵循《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而融資租賃則由商務部監管,但尚未有明確的審批事項,這也導致融資租賃在規范性和安全性上存在較多問題,行業內部良莠不齊,后期監管難度較大。從監管方式看,金融租賃公司監管部門按照放款人監管,租賃公司在監管部門批準的信貸規模范圍內開展業務活動,融資租賃公司“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受托發放貸款等金融業務”,“未經相關部門批準,融資租賃企業不得從事同業拆借等業務”,“嚴禁融資租賃企業借融資租賃的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
租賃標的物差異。金融租賃公司的租賃標的物限定在“固定資產”,在實際監管中還有窗口指導,調整固定資產的經營范圍。而融資租賃公司的標的物則為“權屬清晰、真實存在且能夠產生收益權的租賃物為載體”的標的物,其標的物的靈活性與會計準則和稅收政策可能產生不匹配,容易形成行業性的潛在風險。
市場亂象的對策
著力解決好融資租賃市場亂象,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統一審批和監管融資租賃行業,避免監管缺失和重復監管。鑒于融資租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金融功能,其在業務開展中應接受基于金融屬性的業務監管,比如將融資租賃明確劃歸為接受銀監會的管理,形成統一的監管標準,從而避免行政資源浪費和效率損失。在此基礎上,銀監會可進一步明確審批和監管職能,把握控制融資租賃行業的準入門檻,制定融資租賃行業的運營標準。
規范租賃市場,擴大融資租賃適用范圍。統一租賃物的登記制度,擴大不動產登記范圍,從而為融資租賃提供更多標的物選擇空間。對于企業租賃上游的控制,需要相關部門加快對各行業租賃標的物的標準制定,解決好融資租賃機構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對新設金融租賃機構設計更為明確和更具操作性的管理細則。目前,金融租賃已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評估(MPA)體系中,其業務考核由各地人民銀行具體實施。雖然相關指引中明確提到“考慮到新設機構缺乏評估所需歷史數據,且往往初期發展較快,原則上開業三年內的機構參照MPA管理,鼓勵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并輔之以必要的窗口指導”,但由于各地人民銀行對當地金融機構業務增長實行總盤子控制,新設機構業務增長過快必然擠占其他機構的空間,因此新設機構也被納入考核之中。這使得新設金融租賃企業在初始租賃投放規模管理上被限制過多,企業發展空間受到很大約束。
